|
太陽基本資料
距離地球 1億 5千萬公里, 直徑 140萬公里, 質量為地球的 33萬倍, 中心溫度約1500萬度, 表面溫度約 6000度. 主要組成物質為氫, 分秒不斷地進行核融合反應. 由內而外分別是核心, 輻射層, 對流層以及大氣結構 (包含光球層、色球層、日冕、太陽風. 平常所見的是光球層.
相比之下色球層亮度較低, 必需透過特定波長才能觀察).
日表現象
太陽黑子: 光球層的黑色斑點, 因為溫度比鄰近區域低約 1000~1500K, 對比之下呈現黑色故稱黑子. 依亮度分為本影區與半影區. 消長周期約 11年.觀察黑子移動可以發現太陽的赤道區和極區自轉速度不同.
米粒組織: 太陽對流層的電漿對流現象, 遍佈整個表面. 單位直徑約 1千公里. 架構較大且直徑超過2萬公里者, 可稱為超米粒組織, 目前正在研究確認中. 由於對流速度很快, 相隔數分鐘, 米粒的樣子就會有變化.
光斑/譜斑: 夾雜在米粒組織間較高溫的明亮區域, 出現在光球層的叫光斑, 在色球層的叫譜斑. 譜斑的附近常有黑子群.
針狀體: 因太陽磁力線引起, 使電漿形成針狀結構, 出現在色球層.
日珥: 由磁場拖曳出來的巨大火焰,高度可達 50萬公里,形狀各異,非常壯觀.
(地球直徑才1萬2千多公里)日全食的時候,
月球恰好遮住光球, 有機會以肉眼觀測到.
暗紋: 或者叫"暗條", 其實就是日珥. 因為噴發方向對著地球所以看起來不像弧形.和太陽面的亮度比較下看起來變成黑色的.
閃焰(燿斑): 位在色球層,因磁場扭曲造成的能量瞬間釋放,會向外輻射大量的X射線及紫外線,並抛出高能電子和中子,引發地球極光. 閃焰的巨大能量嚴重干擾地球磁場.
日冕: 在太陽大氣的最外層, 溫度約 100萬度, 但密度極稀. 快速運動的粒子若脫離太陽奔向宇宙空間,稱作太陽風. 日全食的瞬間,肉眼可見太陽周圍有銀白色的日冕光芒. 黑子, 閃焰, 太陽風的發生會影響地球磁場, 干擾人造衛星的運作.
中英名詞對照:
核心 --
The Core. 輻射層 --
The Radiative Zone. 黑子 --
Sunspot.
日珥 --
Prominence. 對流層 --
The Convection Zone . 光球 --
Photosphere.
色球 --
Chromosphere. 譜斑 --
Plage. 米粒組織 --
Granulation. 太陽風 --
Solar Wind
光斑 --
Facula. 暗紋 --
Filament 日冕 -- Corona.
閃焰(耀斑)
-- Flare.
太陽觀測 : 一般分為白光觀測(即可見光), 特殊濾鏡觀測, 還有電波觀測.
白光觀測: 把太陽亮度減至 10萬分之一左右來觀測, 能直接目視光球層的黑子和其周邊的白斑組織, 以及整個球面的米粒組織. 或者縮小望遠鏡口徑, 將影像放大投影在紙上, 可以觀察黑子的分布、數量、周期.
使用 Hα
濾鏡: 透過限定 656.3nm波長的濾鏡加上減光處理, 使平時無法看到的色球層得以顯現. 這種影像看起來是紅色的.
電波觀測: 由太陽風帶來的高能粒子衝擊地球磁場會改變大氣電離層濃度, 甚或產生震波. 用無線電可以觀測到這種磁場干擾的物理現象.
|